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申江记》全景式描绘黄浦江,紫竹高新区在这里勃发

2024-09-12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黄浦江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上海的历史,就是一部江海相融、沧桑巨变的历史。近日在上海书展亮相、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申江记》,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全景式书写上海母亲河的两岸文明和文化意义。

在闵行作家吴玉林的笔下,黄浦江畔的浦江第一湾、紫竹高新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兰香湖等在书中多有细述,既描绘了这片土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又记录了其生态、人文、科创的蝶变历程。它是如何见证和讲述这些发展变迁的故事呢?我们特摘录部分内容先睹为快!一条江,一座城。被誉为上海母亲河的黄浦江,隐藏着上海的文明脉络和文化基因。日前,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申江记》在2024上海书展亮相,这部20万字图文并茂的著作被称为“首次以文史散记的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作家吴玉林讲述了黄浦江畔的浦江第一湾、紫竹高新区、上海交大……我们节选部分内容,给大家先睹(读)为快。

之前讲过黄浦江形成的历史。在明代永乐年间,因江南水患严重,万顷良田成为泽国,朱棣下令对黄浦江有过一次开天辟地的整治和疏浚,出生于上海县鲁汇叶家行(今闵行区浦江镇正义村)的小秀才叶宗行献计朝廷“黄浦夺淞”“江浦合流”,迫使江水北折而去,由黄浦江替代吴淞江成为太湖泄洪的主要通道。正是这一颠覆了前人狭隘保守观念的水利举措,在如今闵行区吴泾镇这里形成了著名的“浦江第一湾”。“第一湾”正是“江浦合流”的起点。

行走在浦江第一湾,对于土生土长的乡民来说,除了感叹这块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一份浓浓的乡愁所系,是不能忘却的集体记忆。

对于紫竹高新区的开创者和建设者们来说,这里是一个梦想,一张蓝图,,一份承诺。每一个人或多或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更多的人,也许就是这片土地的匆匆过客,曾经在这里学习、工作或者仅仅是一个游客的身份,到浦江第一湾来观光。他们不知道这块土地久远的历史,对城市历史景观的发掘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浦江第一湾是城市记忆的空间载体,要说清上海历史发展的脉络,上海为何会有今日之成就,这是一处无法绕开的历史坐标。

在我所看到的有关紫竹的介绍中,股权结构的创新一直是紫竹人引以自豪的。高新区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这一种开放式多元化的模式,市、区、镇三级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都有股份,但民营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完全突破了原来高新区股权结构中政府独大的模式,这在国内是唯一的。

“2010年,我来到华东师大工作、学习,当时要去市区或商圈都不太方便,师生们经常戏称这里'闵大荒’,我们每个人都是'拓荒者’。”宇耀生物创始人周文波同田成刚的感受是相同的。他说,十多年来,自己在这里结婚生子、买房安家、创业落户,亲眼见证了这个阡陌乡村一步步朝着“科技、时尚、宜居”城区变迁。

密集的资本、高精尖的产业链、快速迭代的技术背后是海量人才的强力支撑。紫竹汇聚了约百名院士、近千名教授、超15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而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双一流高校如同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紫竹输送后备人才。预计到2032年,周边汇聚高素质人群将达到25万,人才磁吸效应持续扩散。

游艇在碧波轻浪的兰香湖上游弋,有白鹭不时在湖面上掠过,岸边绿树繁花茂盛,空气中带着温润的清香。

2018年,根据上海市规划部署,闵行区相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黄浦江滨江生态发展带水系布局的规划,并开始启动占地600亩的紫竹半岛兰香湖的建设。从2019年9月开工挖掘,到2020年6月,滔滔黄浦江水正式引入兰香湖,由此,“一江一湖”横贯东西的兰香湖“生态新地标”在闵行南部清晰展开。除了滨江湖景带来的闲适,近4公里的湖岸线还将串联起商业街、文化艺术长廊、赛艇俱乐部等。根据规划,未来围绕兰香湖还会建设十多个景观点,赛马、皮划艇、龙舟等水上运动项目也将逐步开展。

浦江第一湾公园紧挨着紫竹高新区,可以说是紫竹的一部分,又独立于紫竹。它是配合着紫竹建设规划而建的,原先叫滨江湿地公园。公园是在原来的堤岸、滩涂基础上兴建,利用最初的水源涵养林,保留了大量原有的林木水系,颇有自然野趣。相比市区里的其他滨江公园,这里并没有精雕细琢的人工景观,最大的特色便是回归质朴,给人们一方放松休闲的生态空间。

蜿蜒的黄浦江畔,万家灯火、生机盎然。漫步在黄浦江滨江水岸,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高度”,还有暖意融融的“温度”。一条江,一座城,一群人的故事,仍在继续,生生不息。从一条江解读一座城,在行走中回望历史,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高度”和“温度”,看紫竹高新区的科创蝶变、蓬勃发展。据悉,《申江记》已经上榜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推荐十大好书,等你来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