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醉人画卷
渲染红枣之乡的清朗秀丽
有一首婉转诗歌
吟唱红枣之乡的水墨岁月
有一缕悠悠乡绪
叙说美丽乡村的静世韶华
绿野黛峦,红墙阡陌
山水之间积蓄力量,黄土文韵流传千年
陕西省赤牛坬民俗文化村
一座镶嵌在山水之间的古老村落
充盈着生态怡然的自然韵味
描摹着美丽诗意的乡村画卷
烟火藏诗意,诗意融乡间
当清晨的阳光穿过薄雾,青山绿水间滋养的这片沃土,变得如此魅力无限;当时光的年轮拂过星辰,这片传承着农耕文化的土地,显得如此厚重灿烂。赤牛坬,一座坐落在黄河沿岸的古老村落,在历史的诗行中缓缓延展,滋养着万物繁茂,承载着生活万象。
沿着曲径一路前行,一孔孔窑洞沿着山梁的弧度层叠而上、错落有致,展示着陕北民居独有的文化记忆。斑驳的青石板上漾着绵长的生活记忆,石墙上的纹理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清晰。连绵的群山,赋予赤牛坬坚韧的品格,质朴而厚重;盈盈的碧波,滋养赤牛坬浓郁的乡愁,温馨而绵长。
从晨雾缭绕的田野到月明星稀的夜晚,赤牛坬的每一天都在演绎着农耕文明的壮丽篇章。古朴粗犷的石碾,斑驳古涩的石头墙,还有玉米架、五彩灶台等,彰显着原汁原味的陕北风情。那些世代沿袭的民俗文化,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乡村的灵魂,温暖了游子的心。
触时间留痕,瞻民俗瑰宝
时间往来穿梭,带走的是浮华,带不走的便成了永恒。这里有青山绿水、远离喧嚣的诗意田园,也有包罗万象、异彩纷呈的“露天博物馆”。赤牛坬将一间间老窑洞改造成博物馆,曾出现在田间地头的镰刀、扁担,又或是世世代代传承的陕北老物件,都在这里有了一席之地。
一件件极具年代感的农耕用具,以及灯博馆、鞋博馆、酒瓶馆、三十六行馆等,展现着农耕文明传承的“根”和“魂”,全面呈现了陕北地区源远流长的黄土文化和黄土地儿女的最初记忆,留住了村子的文化根脉,吸引八方来客寻找乡愁。
置身其中,乡土气息浓厚的老物件整齐地排列在馆内,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仿佛诉说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社会场景,讲述着陕北农人们坚强不屈奔“光景”的生活态度,承载着灿烂的精神文明,见证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山水绘新颜,古村写华章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如果说每一寸土地都有其魂魄,那么赤牛坬便是黄土高原上一曲热烈而沉静的生命颂歌。它在历史的长河里蜿蜒流淌,穿越千年光阴,凝结成农耕文明的熠熠繁星,闪耀着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土地的文明之光。
这座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在农耕文明的滋养下沉淀出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聚集了一大批“艺术家”,以重现农耕记忆为主题,半山半水为舞台,精心打造了中国首部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将生活的诗意、人文的积淀娓娓道来。
当高亢激越的劳动号子、沁人心脾的天籁之音回荡在整个山村,一位位赤牛坬村民身穿陕北传统服饰,头戴白色头巾化身最专业的演员,用惟妙惟肖的表演再现农耕记忆,呈现出一幅凝聚耕地、收割、纺线等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画卷。
这里是陕西赤牛坬,一个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诗意栖息地,一个保存在时光深处的农耕秘境。在这里,聆听大地的呼吸,触摸历史的温度,解读农耕的密码,品味那份独属于黄土高原的醇厚与深远……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