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胃大部切除术后营养护理

2023-07-11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营养调理


概念

胃大部切除术可作为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尾部肿瘤等常见手术方式,但在此类手术治疗结束后,绝大多数患者机体缺乏营养,不仅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甚至可诱发术后食物吸收及消化障碍,诱发不同种类的并发症[1]。

传统的胃大部切除范围是胃的远侧的2/3-3/4,包括胃体大部、整个胃窦部、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由于该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及住院时间长,通过各种有效的营养调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营养代谢变化

1. 体重降低 这是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营养缺乏并发症,发生率占胃大部切除术后42%-74%;如胃全切除后发生率更高,主要是能量摄入不足及食物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3]。

目前认为摄入营养素不足是最主要原因。特别是女性和老年患者,常因进食后不舒适而限制进食量,使进食量难以达到目标水平。

此外,有些患者可出现厌食,也可能导致进食不足。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吸收不良主要因素有胃消化不充分,缺乏对肝及胰腺分泌刺激,胃排空与胆胰分泌失调及食糜在肠内通过加快。另外,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和蛋白质丢失,也可能会引起体重降低,术后切口愈合延迟、胃肠吻合口溃疡、残胃炎、营养不良、倾倒综合征等情况。

2. 贫血 胃大部切除术后有缺铁性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在排除慢性失血后多与饮食铁缺乏,或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过低,铁剂在十二指肠上端吸收障碍有关。后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偶尔发生,但在全胃切除6年以上者则几乎不可避免。主要是胃切除后内因子分泌减少、盐酸缺乏,使维生素B12吸收发生障碍。

3. 营养不良性骨病 主要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通常在胃切除1-2年后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周身性骨痛,下肢乏力,少数人不能迈步,肌肉软弱。

4. 负氮平衡 全胃切除术后普遍存在进食后排空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率降低。摄入量减少,能量不足,易引起负氮平衡,导致体重减轻。

此外全胃切除后胃酸、胰液、胆汁分泌降低,因胃酸缺乏,使铁及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起贫血。消化酶缺乏及肠内容物与酶混合较差,使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消化吸收均受到影响。脂肪吸收率降至摄入量的30%,正常应在90%以上。因脂肪吸收率降低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也受到影响,蛋白质未完全吸收即被排出体外,故粪便中脂肪及氮排出量增加,蛋白质代谢表现为负氮平衡,可有消瘦、贫血及体重下降体征。

胃大部切除术后营养护理

合理调整饮食,使机体逐渐适应新的饮食、消化、吸收模式,是积极的术后治疗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保健措施,故应遵循以下原则:选择胃排空较慢、容易消化、低脂清淡、高蛋白、高热能、低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软食,烹调时一般采用蒸、烩、煮、炖等方式,不建议采用凉拌、油炸、生煎的方法,否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忌食生冷、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4]。

备注: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营养治疗既要补充营养,又要结合患者对饮食耐受情况。术后饮食恢复应视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而定,先禁食,待患者肠蠕动恢复排气通畅才可拔除胃管,应区别对待,切不可强求一律。

1. 长期饮食调节 注意供给高能量、高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开始先给予清流质,以后改为流质饮食。第一日流质补充需注意将液体量控制在70ml/次,并保证6次/日,同时需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若无严重不良反应,则可适当增加流质的液体量,每隔3h食用1次[5]。随病情逐渐好转,改为少渣半流质,每餐主食50-100g,每天5-6餐,以后可逐渐加量。定时定量,以利于消化吸收,并可预防倾倒综合征和低血糖。

2. 保证能量供给 总能量摄入是决定切除术后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通常完全卧床患者所需能量约为基础代谢的1.2倍,起床活动者增加为25%以上,体温每升高1℃,代谢率增加约13%[3]。

胃切除术后早期能量摄入不足,体内脂肪及蛋白质分解以供给能量,尿氮增加,有负氮平衡及体重下降。故胃切除术后早期使用肠外营养,以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及维生素等营养素。随着患者肠功能逐步恢复,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

3. 适当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吸收,是能量的主要来源。禁食时肝内糖原迅速变为葡萄糖供给能量。因贮存量少,机体很快将贮备糖原消耗净,主要动员脂肪分解和部分蛋白质分解以满足机体需要。而饮食糖类应适当控制,过多可引起高渗性倾倒综合征,碳水化合物每天供给以300g左右为宜[3]。

4. 限制脂肪 脂肪供给视病情而定,如无腹泻,每天可供1-2g/kg,且应供给易于消化吸收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蛋黄等。有少数患者胃切除术后,因胆汁和胰液分泌减少或与食物混合较差,使脂肪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可发生脂肪痢,此时应减少饮食脂肪的供给量。

5. 足够蛋白质 胃切除术后因胃酸及胰液分泌相对减少,造成胰蛋白酶缺乏,加之肠蠕动加速,部分蛋白质不能被吸收,易引起血容量及血浆蛋白下降,患者耐受性差,伤口愈合能力减弱,甚至发生手术切口裂开,吻合口易感染,严重时可发生吻合口瘘。故胃大部切除患者应补充高蛋白质饮食,每天供给1.2g/kg,选择易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且种类齐全、生理价值高的食物,如鸡蛋、鱼、虾、瘦肉、豆制品等[3]。

6.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胃切除术后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障碍,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及铁等微量营养素。故饮食均应注意补充这些营养素,以预防贫血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7. 选择合适饮食 选择粘稠性高、排空较慢及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可延长食物通过小肠时间,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如要进食糖类或饮料,应注意干稀分开,并尽量在餐前或餐后30-45min进食汤类,以预防食物过快排出而影响消化吸收。

另外,进食可采取平卧位,或进餐后侧卧位休息,以延长食物排空时间,使其能完全消化吸收。

8. 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口服加强营养补充(ONS) 合理的ONS支持疗法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在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加强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提供均衡的营养素,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6]。且ONS具有简便、易行及符合生理等优点,是肠内营养疗法的首选。ONS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经口进食的量,机体的代谢状态,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同时选择合适的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种类,遵循个体化原则,以使患者最大受益。

9. 纠正贫血 贫血患者可多选择含铁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全血、新鲜深色蔬菜等,也可使用特医食品营养组件进行强化营养。

10. 治疗代谢性骨病 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代谢性骨病患者,应增加含维生素D丰富和高蛋白质食物及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出现症状者可口服维生素D,同时口服钙剂,通常效果良好。

11. 出院指导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嘱患者禁烟、禁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定期复查,积极预防由于胃肠道吸收功能紊乱或障碍引起的营养性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贫血、脂肪泻及骨质疏松等[7]。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