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中药材。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根和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别名
广豆根、苦豆根、山大豆根、南豆根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胃经。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
主治
1.咽喉肿痛: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
2.牙龈肿痛:本品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
3.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4.西医诊为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属于肺热壅盛者,牙龈炎属于胃火上炎者。
相关方剂
山豆根方(《普济方》)、山豆根丸(《仁斋直指方》)、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癌作用,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肿瘤均呈抑制作用。有抗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对实验性溃疡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臭豆碱、金雀花碱能反射性地兴奋呼吸,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有较强的平喘作用。此外,本品还有升高白细胞,抗心律失常,抗炎及保肝作用。
医家论述
1.《本草图经》:“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之,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2.《本草备要》:“热解毒,去肺大肠风热,含之咽汁,止喉痛、齿肿、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单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麦冬等药,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2.治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配伍应用
山豆根配射干:二者均为苦寒之品,皆为治疗咽喉痹痛之要药。山豆根泻火解毒力胜,能清泄心肺胃热;射干偏于降火祛痰散结。二药配用,清热解毒利咽、祛痰散血消肿之效大增。适用于痰热郁结、壅滞于咽喉而致的咽喉肿痛、喉中痰鸣、痰黏不易咯出等。
使用禁忌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