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服九华的下一句:寄怀于言。
空服九华的下一句:寄怀于言。诗词名称:《九日闲居·并序》。本名:陶渊明。别称:陶潜。字号: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所处时代:魏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出生时间:公元352(壬子年)或365年(乙丑年)。去世时间:公元427年(丁卯年)。主要作品:《命子其三》《赠羊长史》《停云其一》《乞食》《杂诗其三》等。主要成就: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空服九华”的详细介绍:
一、《九日闲居·并序》的全文 点此查看《九日闲居·并序》的详细内容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多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二、陶渊明其他诗词
《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五柳先生传》、《饮酒其一》。三、译文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个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但没有酒可喝,独自空对着秋菊丛,因写下此诗以寄托怀抱。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无一事成!
四、注解
爱重九之名: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故重九又称重阳。“九”和“久”谐音,有活得长久之意,所以说“爱重九之名。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醪糟。
靡:无。靡由,即无来由,指无从饮酒。
服:用,这里转为欣赏之意。
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华,同“花”。
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
斯人:指人人。
乐久生:喜爱活得长久。
依辰至:依照季节到来。指日、月的衷会点。
举俗爱其名:整个社会风俗都喜爱“重九”的名称。
露凄:秋霜凄凉。
暄风:暖风,指夏季的风。
气澈:空气清澈。
天象明:天空明朗。南去的燕子已无踪影,从北方飞来的大雁鸣声不绝。
祛:除去。
制:止,约束,节制。
颓龄:衰暮之年。
蓬庐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贫士,作者自指。
空视时运倾:指易代之事。意谓白白地看着。时节,这里指重九节。斜,引申为转迁的意思。酒杯的生尘是空酒壶的耻辱。饮酒器,指酒杯。因无酒而生灰尘,故曰“尘爵”。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这里指大酒壶。指秋菊。徒然,白白地。开花。整一整衣襟,指正坐。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作诗。
缅:遥远的样子,形容后面的“深情”。
栖迟:隐居而游息的意思。栖,宿;迟,缓。
淹留岂无成:久留,指长期隐退。
五、赏析
重阳节自古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说如此可以延年益寿,《西京杂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然而这一年的重九,在陶渊明的宅边,虽然有一丛丛颜色各异的菊花,然苦于无钱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视菊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因她开在众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话,这里小序中所说的“九华”也就是指菊花,诗人有菊无酒,遂产生出无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议论领起,解释了重九之名,并提出感叹人生的主题。意谓人生在世,不过如白驹过隙,正由于其为极暂短的一瞬,故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烦忧顾虑,也导致了人们企慕长寿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按着时序的推移又来到了,人们之所以喜爱这个以“九”命名的节日,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对它的喜爱正体现了对长生的渴求。这里“举俗爱其名”与小序中的“爱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炼意极精,宋代李公焕在《笺注陶渊明集》卷二中认为此句是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两句的浓缩,体现了陶渊明驾驭语言的本领。 “露凄暄风息”至“寒华徒自荣”十句写景抒情,感叹自己有菊无酒,空负良辰美景。露水凄清,暖风已止,秋高气爽,天象清明,飞去的燕子没有留下踪影,北来的大雁还有声声余响。诗人说:据说酒能祛除心中的种种烦恼,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为何我这隐居的贫士只能让重阳佳节白白地过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积满灰尘,而秋菊却在篱边空自开放。这里描写了一幅天朗气清的深秋景象,与诗人自己贫寒潦倒的处境正成鲜明对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衬出诗人心绪的寥落,大好的时光在白白消逝,盛开的菊花也徒自争艳,诗人于是感慨系之。 “敛襟独闲谣”即写诗人的感叹,他整敛衣襟,独自闲吟,而思绪辽远,感慨遥深。想自己游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欢乐,但留滞人世不能就一无所成。诗人在这里不仅感叹人生的短暂,而且对人生的价值重新作了审视,诗中关于“深情”的内容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只是隐隐约约地点出了作者悲从中来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无酒可饮,而更大的悲痛隐藏在心中,这就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身价值的探求。全诗一气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时行乐,空负秋光的悲叹,然忽又说“淹留岂无成”,更翻出一层意思,所以延君寿说是“一意两层收束”(《老生常谈》)。 因为此诗结语的含蓄,似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因而历来解此诗者就以为陶渊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对晋宋易代的悲愤,借此表示了对前朝的留恋,并有志于恢复王室之事。“空视时运倾”一句中也系有感于时事的倾覆,“尘爵”二句则表达了愿安于时命,自保贞心的愿望。最后所谓的“淹留岂无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羁留人间是由于还抱着复国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图的机会。这种说法自然也不无道理,自来论陶诗的人也曾指出过陶渊明并非浑身是静穆,而是一个颇有感时伤世之情的人。龚自珍就说他“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考此诗序中所谓“寄怀”,诗中所谓“深情”,都似乎确有所寄托,以此推断,可能此诗确有寓意。鲁迅评陶潜说:“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此诗即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生命两方面的认识。 此诗以说理与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陶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相同朝代的诗歌
《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苦寒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龟虽寿》、《步出夏门行艳》、《气出唱》、《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