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刚内柔"一词来源于古代典籍《论语·阳货》,其中描述了孔子对于好斗的人的评价,用以表达他们表面上刚强自信,但内心却缺乏柔软和包容的特点。
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谈及了两种不同的性格。他说:“好勇於外,如执椠,颠覆自己者,焉者?”(《论语·阳货》)。这句话的意思是,外表上显得勇敢强悍,像手握泰山一样,但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搞垮。
通过这个典故,可以理解为人在外面坚定强硬,但内心却需要柔善包容的品质。这也是孔子教育人的一种理念,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一个人应该外表刚强自信,但内心要有柔软和宽容。外刚内柔的人在处理问题时,既有坚定的原则,又能够灵活变通,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合作。这种性格特点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做人和处世的重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