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骊山导游词 篇8

2024-07-16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骊山--中国名山之一,她是唐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森林景观独具特色,有千亩侧柏林、骊山拧拧柏、八戒显形树等。其山势峻峭断层地貌别具一格。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骊山均留下烙印,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离宫别墅皇家风范、地热温泉极具魅力。“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个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先生的这两句诗恰到好处地向人们诉说着骊山的历史。这里已构成了一处殊堪神往的旅游胜地。

  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 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

  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1982年4月基建开挖地基时发现唐华清宫御汤建筑遗址。经考古专家发掘整理,在4200平方米面积内发现5个汤池遗址,并确认它们分别是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和星辰汤,分别为皇帝、贵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遗址。在这些遗址上建成“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于1990年10月正式开放。华清池内的五间厅是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蒋介石住地。

  骊山森林公园管理处近年来本着“遵循骊山景区文脉,打造观景读史精品,以优质服务争创骊山再度辉煌”的原则,加大了对骊山的开发包装力度,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堪称一流,景观内涵让您叹为观止,她以其秀美深遂,成为赏景抒怀展示中华历史的大舞台。

  国内外朋友们,“骊山人”真诚欢迎您,我们将以“游客为上帝”的宗旨,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优美的环境,最佳的旅游秩序,让您尽兴而来,满意而归.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