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

2024-03-18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

摘要:当前,中国土地空间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成立自然资源部,统一履行土地和空间利用控制、生态保护和恢复等所有职责,是2018年国家政府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放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加快形成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将经济活动和人民行为限制在边界、自然资源和为自然生态的恢复留出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 引言

生态修复标准体系(Standard system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生态修复标准有机结合而成。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研究,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础工作和主要任务,是落实统一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现生态系统高质量保护、生态修复高效率运行的基础性支撑。

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置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战略中。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和战略地位,土地生态恢复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土地生态恢复旨在实现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系统恢复和综合管理,充分促进土地空间的统一生态保护和恢复,积极建设以多功能定位、多功能实施和多元化投资为基础的“景观、森林、湖泊和草地”生活社区。在这种背景下,探索和应用生态保护和土地恢复范式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明确自然取向,充分发挥各种范式的作用,不断探索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手段,促进国家生态空间保护和恢复的持续进步。

2生态环境现状

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长期开采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生态问题,表现在生态系统失衡、荒漠化、土壤侵蚀、频繁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我国产业结构以煤炭为中心,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中心。整个经济增长并不与污染物排放的增加脱钩。多领域、多类型和多层次的环境和环境问题已经积累和重叠。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极限。但是,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不断加剧,资源供需紧张的基本情况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国地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难以全面解决。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生态环境压力巨大。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一些高能耗企业迁往西部、城乡边缘和农村,特别是低层次经济形态已经渗透到农村形成集群。

3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 3.1文化范式

文化范式指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同时,将人类的生存和居住需求纳入修复规划中,通过协调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不仅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并且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人类和自然共同健康发展的目标。该范式指出人类的活动引发了生态环境中的很多问题,若人类一直不能正确的认识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即便局部生态环境得到了修复,整体的破坏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该范式更重视生态关怀,例如国内秦皇岛汤河公园在建设时,将原有河流中的绿色基底全部保留,通过在基底上建造飘带为居民打造漫步道,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需求。

3.2自然范式

一是做好对自然资源禀赋认知和权属确定,即调查与监测。这是摸清家底,重在系统掌握自然资源整体状况。一要在单项自然资源权属调查、确权、监测基础上,加强开发利用方式、强度和效益的调查监测;二要加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调查监测;三要开展自然资源系统的综合调查监测。四是对自然资源开发

利用状态进行管控,即加强对开发利用状态的监管。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自然资源用态管控制度,推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和开发利用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推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放、管、服”,提高管理效率。五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后的系统修复,即对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从空间上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构建生态修复工作体系,保障投入并加强管理。开展整体生态保护和修复,做好各项工程协调。

3.3绿色范式

生态压力是人类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干预造成的,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变化,甚至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或崩溃,破坏力远远超过生态系统的复原力。消除生态压力是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关键。对于原始或完好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引进受保护的生态系统类型、养护或管理自然保护区来实现,例如,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典型的养护和自然恢复方式。对于中度退化的生态系统,通过保护和培育生态系统,促进积极的生态演替的生态养护。比如恢复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是典型的辅助再生模式。对于严重受损和退化的生态系统,可通过人工干预改善或恢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对于原始生态系统消失的国家,可以将其转化为其他生态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方法重建原始生态系统,也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生态系统。例如,恢复矿区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是典型的生态重建模式。

4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4.1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针对生态修复效率低、生态修复职能分散等问题,自然资源部门应从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出发,立足当前正开展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海岸带海岛整治等自身业务,积极会同农业、水利、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成立综合性标准化委员会,构建稳定的信息共享合作平台,吸纳生态修复新思路、新技术,开展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和示范,培养生

态修复综合型人才,开创“自然资源搭台、各部门唱戏”多部门协作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冲破技术和职能壁垒,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高效运行。

4.2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支撑生态修复,保障生态修复的管理和技术服务顺利进行。一是构建行政管理网络体系。纵向上,省上有处、市上有科、县上有股,县以下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横向上,山水林田湖草涉及的相关部门,包括自然资源、水利、林业、农业、气象、发改、生态等部门;内部,包括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矿产保护、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等部门构成的生态保护修复协调机构。二是构建技术支撑网络体系。日常技术层包括相应的省市县土地整治中心或地质环境监测站;技术服务层包括矿产、土地等行业的技术服务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等。

4.3监测监管体系

加强监测监管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掌控生态修复状况动态变化,建立起全面有效的监测监管体系。一是对生态修复情况采用面上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方法,开展监测监控,布局省级监控点。二是建立实地检查复核,实地查验监测数据真实性,上级资源部门会同财政、水利、林业等部门实地查看。三是将监测监管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整理复垦、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三类,分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生态修复范式各自具备非常鲜明的特点和关注点,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不足,在将其纳入参考并使用时,应充分考虑到需修复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自然途径范式归纳了基本的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为打造符合国情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需要不断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修复的关系,完善各种范式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为具有不同特点的生态区域保护修复提供指导意见,促进我国打造健康的生态文明环境,构建美丽国土,在人们心中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伯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亟待把握的几个要点[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01):64-69.

[2]毛志红.生态保护修复考验国土空间治理能力[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12-01(003).

[3]王志芳,高世昌,苗利梅,罗明,张禹锡,徐敏.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范式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3):1-8.

[4]李少帅,高世昌,李红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智慧平台的实现路径[J].中国土地,2019(12):38-40.

[5]杨站君.关于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若干思考[J].青海国土经略,2019(04):18-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