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要

2020-03-22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一)(1)

作者: 人气: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一)(1)

我国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经历4年半的修订,已由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02月20日联合发布,自2002年04月

01日起施行。

一、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较原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J10-1989改动的主要内容有:

1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1)增加了有关耐久性的规定;

(2)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并调整了设计参数

(3)规定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热轧带肋HRB400(III)级钢筋为主导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强低松弛钢丝和钢绞线为主导钢筋、各种冷加工钢筋(冷拉、冷拔、

冷轧、冷扭)不再列入规范而交由行业规程管理。

(4)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分析的有关内容

2 炷两峁沟纳杓萍扑?/p>

(1)预应力构件的计算要求

(2)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3)受压构件设计方法的改进

(4)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5)其他承载力计算

3 基本构造要求及构件规定

(1)伸缩缝和保护层厚度

(2)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

(3)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4)钢筋延伸长度的确定

(5)板、梁、墙中的裂缝控制措施

(6)框架节点设计方法的完善

(7)深受弯构件的设计

4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1)提高了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安全储备

(2)调整了轴压比限值及抗震构造措施

二、针对许多施工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系统研习设计规范的实际,编撰了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施工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相关资讯”。期望本文在帮助施工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工程师学习理解和运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方面有所帮助,正是编者所企盼的。

必读条文的选取主要是材料指标和基本构造要求及构件规定,这些个内容既是施工工程师和施工监理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又是施工验算规范没有给出的,也是这次修订的

重头戏。

三、凡例: 条文前提示 (普通)规范条文原文 对条文的理解与应用注意事项

凡例: 条文前提示 (强制性)规范条文原文 对条文的理解与应用注意事项

四、限于编者水平,对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理解不一定能切中要义,也难免产生理解方面的偏差,这是需要读者批评指正的。条文的正式解

释,已随规范条文一起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专此说明。

第一篇 材料指标

3.1.8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认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3.2.1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表3.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型

一级二级三级 很严重严重不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一般的建筑物次要的建筑物

注: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4.1.1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

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4.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当采用HRB400和RRB400级钢筋以及承受重复

荷载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

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注:当采用山砂混凝土及高炉炉渣混凝土时,尚应符合专门标准的规定。

4.1.3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tk应按表4.1.3采用。

表4.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 / mm2)

强度种类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fck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ftk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2.51 2.64 2.74 2.85 2.93 2.99 3.05 3.11

4.1.4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ft应按表4.1.4采用。

表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

强度种类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fc 7.2 9.6 11.9 14.3 16.7 19.1 21.1 23.1 25.3 27.5 29.7 31.8 33.8 35.9

ft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2.18 2.2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二)

作者: 人气: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二)

第二篇 基本构造规定

9.1.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

定。

表9.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m)

结 构 类 别 室内或土中 露 天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现浇式 55 35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现浇式 45 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现浇式 30 20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

式的数值取用;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

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

栏的数值取用;

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纳焖醴旒渚嗖灰舜笥?2m.

9.1.2 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由于刚度大,温度收缩引起的柱

顶水平位移可能导致柱中产生较大的约束应力);

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

构(因为这些结构温度收缩所造成的约束应力将更为严重);

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业的剪力墙结构(因为这些结构整体性强,温度收缩所引起的

约束应力也将更大);

5 材料收缩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多、流动性大的泵送混凝土及免振

混凝土等情况)、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9.1.3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

距可适当增大:

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施工(混凝土后浇带:30m~40m一道,宽度800~

1000mm,一般钢筋贯通不断。浇筑后浇带的时间不宜早于1~2个月);

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应通过计算,按照应力变化和主拉应力的方向来设计

和布置预应力钢筋);

3采用能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局部加强、采用预制构件或叠合结构、设置滑移层、采用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顶部采用音叉式

变形缝)。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由间接作用引起的内力对结构安全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

9.1.4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结 构 缝 相 关 资 讯1混凝土中结构缝的概念(1)结构缝有10种类型:

膨胀缝(伸缝)

收缩缝(缩缝)

沉降缝防震缝(抗震缝)

体形缝局部缝施工缝拼接缝控制缝(引导缝,如预埋隔离片等)

界面缝。

(2)结构缝的8种做法:

全部断开的缝上部断开的缝顶部断开的缝钢筋断开,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搭接,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焊接或机械连接,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连通,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及混凝土连续浇筑后引导开裂形成的缝(3) 缝的设计原则应充分考虑现代建筑体形庞大、形状复杂、工厂混凝土收缩大等特点合理布置结构缝,减少约束应力的过大积聚;

综合考虑各种结构缝的功能和受力特点,加以合并,一缝多能;

合理构造:采用全断开、半断开、部分断开和后断开等不同形式,使其能够承当作

为结构缝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缝的做法应能够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实现设计意图,具有可操作性;

应配套采取建筑处理手法,做好防水、防渗等措施,将设缝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到

最低限度。

2 混凝土结构的间接裂缝

(1)约束应力及间接裂缝影响观感和使用功能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结构中产生次内力改变结构计算简图(2)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混凝土原材料及成分的变化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对降低施工工艺变化的影响结构形式的变化试验标准与实际工程差异的影响(3)温度变

化的影响大气环境的温差施工早期的温差施工养护的影响

3 确定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主要因素:

结构所处环境混凝土成型方式结构形式其他措施:保温隔热、收缩率不同的混凝土

材料、各种混凝土施工工艺(滑模等)

9.2.1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表9.2.1 纵向受

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 a - 20 20 - 30 30 - 30 30 b - 25 20 - 35 30 - 35 30

三 - 30 25 - 40 35 -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

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三)

作者: 人气: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三)

第三篇 梁板构件的构造规定

1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10.1.1规定的数值。

表1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

板 的 类 别 最小厚度单向板 屋面板 60民用建筑楼板 60工业建筑楼板 70行车道下的板 80双 向 板 80密肋板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700mm 40肋间距大于700mm 50

悬臂板 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m 60板的悬臂长度大于500mm 80

无 梁 楼 板 150

10.1.2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两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

向受力牡ハ虬寮扑闶保ρ爻け叻较虿贾米愎坏墓乖旄纸睿?/p>

3)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10.1.3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

10.1.4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

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10.1.5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

适当增加。

10.1.6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

宜小于板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图10.1.6)。

10.1.7 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按下列

规定:

1 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也应沿柱边或墙的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

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

2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四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

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

10.1.8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加大,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

条限制。

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

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10.1.10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2 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0(图10.1.10a);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h0/3;

3 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10.1.10b);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1/2~1/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

向不宜少于3根。

10.1.11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h>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外,尚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0.1.12 当

板中采用箍筋焊接网片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四)

作者: 人气: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四)

外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la; 2 当V>0.7ftbh0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1.2 la+ h0;

3 当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则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1.3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la+ 1.7h0. 10.2.4 在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中,应有不少于两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小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而应按本规范第10.2.8条规定的弯起点位置向下弯折,并按本规范第

10.2.7条的规定在梁的下边锚固。

10.2.5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ρt l应符合下列规定:

ρt l=0.6√(T / Vb)ft / fy (10.2.5)

当T/Vb>2.0时,取T/Vb=2.0.式中 ρt l-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ρt l=

As t l / (bh) ;

b-受剪的截面宽度,按本规范第7.6.1条的规定取用;

As t l-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

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在梁截面四角设置受扭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受

扭纵向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

在弯剪扭构件中,配置在截面弯曲受拉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按本规范第9.5.1条规定的受弯构件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本条

受扭纵向钢筋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

对箱形截面构件,本条中的b均应以bh代替。

10.2.6 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受力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2l0,此处,l0

为该跨的计算跨度。

10.2.7 在混凝土梁中,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

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其弯起角宜取45°或60°;在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大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此处,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10.2.8 在混凝土梁的受拉区中,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可设在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前,但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应位于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外(图10.2.8);同时,弯起点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h0/2.当按计算需要设置弯起钢筋时,前一排(对支座而言)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表10.2.10中V>0.7ftbh0+0.05Np0一栏规定的箍筋最大间距。弯起钢筋不应采用浮筋。10.2.9 当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h>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四分之一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二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

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h<150mm时,可不设箍筋。

10.2.10 梁中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10.2.10的规定,当V>0.7ftbh0+0.05Np0时,

箍筋的配箍率ρsv(ρ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 / fyv;

2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此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时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3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9.4.5条的规定。(请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

造师、施工工程监理师必读条文与相关资讯 之一P16)

表10.2.10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梁 高 h V>0.7ftbh0+0.05Np0 V≤0.7ftbh0+0.05Np0 150<h≤300 150 200 300<h≤500 200 300 500<h≤800 250 350 H>

800 300 400 10.2.11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

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

10.2.12 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ρsv(ρsv=Asv/(bs))不应小于0.28ft / fyv.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10.2.10的规定,其中受扭所需要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要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要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

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理解应用注意事项(五)(1)

第四篇 墙柱类构件的规定10.3.1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直径及配筋率。园柱的构造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园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的规定是希望柱中采用直径较大的钢筋,避免钢筋受压屈曲;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的规定是为了防止柱截面过小,过分依赖钢筋的抗力承载而造成结构性能不良;园柱中纵向钢筋

的规定是为了园柱截面的合理受力。

2 纵向构造钢筋钢筋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纵向构造钢筋的配置是为了避免过大的无筋表面,与箍筋一起构成对柱核心部位混凝土地围箍约束,这

是增强和维持柱抗力的重要条件(第10.3.1条 和 第10.3.2条资讯图)。

3 纵向钢筋的最小间距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纵向钢筋的净间距过小,混凝土浇筑、振捣不便,容易引起蜂窝、孔洞等不密实的缺陷,

理由与第2款。

4纵向钢筋的最大间距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为了避免过大

的无筋表面,维持对柱核心部位混凝土地围箍约束,理由同第2款。

第10.3.1条 和 第10.3.2条 资讯图10.3.2 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的形式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园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3.1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柱中箍筋除了承受横向荷载引起的剪力外,还起着围

箍约束核心部位混凝土,改善柱的受力性能和增强抗力的作用。

2 箍筋间距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

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这是保证箍筋约束作用所必须的条件。

3 箍筋直径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这也是保证箍筋约束作用所必须的条件。

4 高配筋率柱的配箍构造要求当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当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表面混凝土截面相对较小,轴压比很大。因此更需要通过加强配箍的约

束以维持柱应有的承载力和延性。

5 复合箍筋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这个规定保

证了柱内受力钢筋能够得到有效的侧向约束,避免受压屈曲而影响其承载力。

6 箍筋间距加密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于本规范第9.4.5条的规定。(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建造师、施工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相关资讯之二)这是保证柱在纵向受力钢筋

搭接长度范围内抗力的必要措施。

10.3.3 螺旋式。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构造要求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柱中,如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则间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dcor为按间接钢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且不宜小于40mm,间接钢筋的直径应符合于本规范第10.3.2条的规定。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曾规定当采用连续螺旋

式配箍作间接钢筋时,承载力可以提高,但应满足一定的约束要求。

10.3.4 I形截面柱构造要求 I形截面的柱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加强筋,每个方向加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此规定是为了使截面不致过于薄弱而影响受力效果;开孔腹板孔洞周边每边设置的加强筋与原规

范相同,工程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10.3.5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的刚度和承载力计算规则 腹板开孔的 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

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10.4.1 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内锚固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 ,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当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包含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15d(图10.4.1),la为本规范第9.3.1条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

长度。此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边界产生过大的裂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