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说明】
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者认为,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可以说是偶然的,但为什么一次偶然的发现能让他首创“大陆漂移”的学说呢?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执着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去感悟去深思的,有观察、有发现,还要有执着,这样的观察与发现才更有创造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案例中教者围绕着“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魏格纳不言放弃,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由此链接到相似的事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达到知识、情感上的迁移。
【教学过程】 (出示地图)
一、引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五大洲和七大洋(师指地图)、各大洲之间被茫茫的大洋所隔。真是叫人插翅难飞呀,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位科学家经过反复的论证证明,2亿年前的“太古时代”,这些陆地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
生(惊呼):哇!
师(继续):后来因为陆地的漂移,才形成了我们今天听见到的五大洲和七大洋,这就是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那么,最先提出这种学说的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二、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魏格纳偶然发现了什么?
2、他由此产生了什么奇思妙想?
3、接下来他是怎样做的?要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讲讲他做的事。
以上过程,引导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圈点点,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四、学生汇报交流所得
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并用积木拼图模拟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明白“吻合”的意思,图示如下:
凹⑴图中凹进去的代表几内亚湾。
“口”⑵代表巴西突出的部分。
将图⑵插入图⑴正好吻合成为一个整体。继续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海湾和相应的突出部分。师出示其它形状的积木拼图,如“ ”等,让学生真正理解句子,“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五、引导学生进行假想
(让学生自主发现魏格纳能证明大陆漂移的假说是多么的不易。)
师:病房中一次偶然的观察,竟然让魏格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学说,有人说,魏格纳真是太幸运了!同学们,果真如此吗?
生(齐答):不是的!
师:对!老师也不同意这种说法,现在我们来作一些假设,假如他对第一次的发现不以为然,那么他就不会去继续细心观察,他就不会有惊人的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地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当然就不会有后面的奇思妙想了。
同学们,你们能学着像老师这样来思考问题吗?出示句子:
假如他……,他就不会……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几分钟后,学生发言踊跃。)
生1:假如魏格纳没有大胆的想象,他就不可能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说。
师:看来有了仔细的观察,还得有认真的思考,大胆的想象,这正是科学家思维敏锐的体现!
生2:假如魏格纳听了教授的劝告,知难而退,他就不可能去找证据证明他的假想。
师: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魏格纳知难而进的勇气帮助了他。
生3:假如魏格纳查资料累了,不想查了,他就不可能找到重要的证据。
师:是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是他成功的法宝。
生4:假如他去考证的途中,怕苦怕累,他就找不到其它证据。
师:你能产生这样的联想,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同学们说得真好。魏格纳的成功绝非偶然,名教授的劝告没有打消他的念头,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他没有放弃,艰难的考证中,他没有停下疲惫的脚步。那么读了魏格纳的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想到了哪些成语来夸夸他呢?
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持之以恒、知难而进、通往直前、百折不挠、大海捞针、永不退缩、创根问底……
六、继续引导谈谈从魏格纳的成功上所受到的启发,进行情感大迁移
师述:同学们,魏格纳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这正如同大海捞针,证据在何方?真理在哪里呢?苦苦寻找中,有一次,他终于看到了那份介绍中龙的资料,这种情景不像诗人所说的那样──
(师故作停顿)
生(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对呀!这正如:当我们在绞尽脑汁思考一道难题,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脑中灵光一闪,答案有了,问题迎刃而解,这真是──
生(响亮地齐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是呀,大科学家如此,我们在学习上又何尝不是呢?
师:魏格纳抓住一次偶然的发现,不断的探索、研究,最后终于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著名学说,震惊世界,从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书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故事吗?
生(不少大声喊到):《奇怪的大石头》中的李四光。
师指名一生:李四光发现草地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奇怪,就老想搞清楚这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后来他终于发现这是第四世纪冰川时从遥远的秦岭推来的。
师(兴奋地):你讲得真好!他也和魏格纳一样,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地执着啊!
生2:我还知道牛顿和《一个苹果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假如哪一天,你在生活中有一个偶然的发现,你也不轻易放过它,而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你也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如果能坚持这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还会觉得没内容可写吗?说不定。你们中间的哪一位,也会因此而迈进科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大科学家呢!
【后记】
第二课时,教师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就课文《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写一篇读后感,学生的感想颇多,且言之有物。
【教学反思】
本案例记录的是真实的教学活动情景,课堂上教师点拨到位,引领得法,学生理解到位,生动活泼。
特色之一:巧化难点,利用积木拼图这一实物演示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大陆板块与海湾线相吻合这一地理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易于操作。
特色之二:深钻了教材,没有停留在故事的本身,而是紧扣本单元教学重点“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魏格纳成功的关键靠的是什么。领悟到科学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勇于钻研的执着精神。,“假如……,他就不会……”句式的提出,既发散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特色之三:情感迁移自然到位。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又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加强了新知与旧知、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专家点评】
本案例中的教者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课本,自主地去读,去思、去议,放手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其中,教者对问题的设计颇具匠心,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体会课文主人公的精神,学生答问后,老师的评价中肯、准确、到位,具有启发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营造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语文的工具性和文性较好地得到了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