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宗教哲学

2024-06-28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宗教哲学名词解释★

★佛教哲学★ ★ 涅 磐:

1. 佛教用语信仰佛教的人经过长期的修炼,即能够寂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静功德。 2. 达到人空、法空一切皆空的境界。

3. 属于“无为法”它作为佛教的最高理想,只有佛教的般若智慧才能证悟此境界,诸法因因缘而起,则不生不灭,本性空寂无累自在。 ★ 八正道:属于道谛

正见:即见到了四谛真理,没有错误,正思维、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业、正定。佛教认为其是通往“涅磐寂静”正当的修行方法。 戒:正业、正语、正命、(持戒律) 定:正念、正定 (禅定) 慧:正精进、正见、正思维、(得到智慧) ★ 四圣谛:

佛陀发现的四条真理,“谛“指实在真理。

1. 苦谛:对众生的生存和生活的价值判断,认为人所有的价值和情感活动本性都是苦的。 2. 集谛:指世间一切存在都是由各种条件集合而成的,苦也是由诸条件原因即佛教所说的业力所集成的,目的在于探求苦的原因。

3. 灭谛:指断灭人生诸苦 所产生的原因,即人生的苦难最终得到灭尽和解脱。是佛教所有修行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的目的。

4. 道谛:指引向灭除痛苦证得涅磐正道,包括超脱世界一切因果关系而达到出世间的最高的精神境界,涅磐寂静的一切理论说教和方法。 ★ 三法印:2004考过

1. 佛教用于印证是否是真正是佛教学说的三种标准。

2. 诸行无常:按照佛教的缘起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迁流变化中间没有常驻不变的事物存在。

3. 诸法无我:世界上一切存在均因因缘和合而成,没有独立不变的主体和主宰。 4. 涅磐寂静:指超脱生死轮回之外,而达到出世间的最高境界。 ★ 缘 起:

1. 佛教哲学的一个根本理论基石,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的起因,即诸法由缘而起。皆存在于各种关系中间,没有独立的自性。

2. 万事万物因为各种关系的聚合和消散而生起灭去,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成任何事物和现象,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

苦难:主要是指生死流转之苦。苦因:众生盲目追求意志所造就的业力。 ★ 三世二重因果:(十二因缘)

过去二因:无明、行(对佛教的真理不能自觉为缘,起行)

现在五果识(识别作用)名、色(身心)六处(耳、鼻、眼、身、意、舌六根)触(反应)、受(感觉)。

现在三因:爱(妄执)、取(追求)、有(存在)。

未来二重果:生、老、死 说明众生的生死流转的因果联系。 ★ 三界:

指有情众生在生死轮回过程中间所处的三种境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教认为三世为迷界,从迷界中达到涅磐境界才是最高的理想。

★ (明)识心见性:

由慧能提出,坚守自性清净的原则,将佛性与人性,真如与我心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成佛不再需要外在的修行功夫,以及作为智慧的工具的语言文字的帮助,认为人本来就是佛。 ★ 原始二谛:

1真谛、空谛: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因为其没有自性而空是非真实的存在,这是顺从佛的真理来说。

2、假谛、俗谛: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顺从世俗眼光看。 3、中道谛:贯通真假空有二谛。 ★ 唯识无境:(唯识宗) 1、“识”内心永恒不变的真如实性。 2、常人说的外境一切现象都是心识的变现皆非实在,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心识的变化而已,现象不可能离开心识而独立存在。 ★ 顿悟成佛:(禅宗)

1. 禅宗的基本观点:传统佛教要求从世界万法或幻象中洞见“真如佛性”,实际是将佛性排斥了。

2. 惠能将其收归于心,认为一切万法尽在心其中,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向外求佛,也就是向内求解脱即顿法,佛于众生的差别只在一念之中。当下成佛,强调成佛之易。 ★ 自性说:(禅宗)

1、自性有二个含意:是不动不灭的本性。和众生特有个性,

2 六祖惠能将两种意义合为一体,即个性即本性,本性即个性,强调自性是佛,故不用别求本性,即佛不外我,佛就是我。其学说的根本是成凡成圣关键在于心性的迷误。成佛,首先在于心本有的佛性为正因。

3、强调自性是佛,这个是其学说的根本。 ★ 性具说:(天台宗)

1、认为一切都会归于一念心中,故有“一心三观”“一念三千”说。 2、这种一切归一强调圆满 ,一具一切的圆融的原则出发。

3、便产生了佛性本心具足一切善恶诸法,一切事物皆有佛性的“性具说”。一切众生甚至无情之物也有佛性,天台宗将佛性的普遍性推至极至,以普遍性为殊胜。一切生命都统一于佛性,佛性是普遍的无所不在的,一切皆有佛性。 ★ 性起说:(华严宗) 整个世界是统一于佛性,佛性为万法之本一切事物都是佛性的体现,都依佛性而起强调纯粹。 ★真如:指整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佛教的最高真理。和法性、法界、涅磐是平等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