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上册 语文 散步

2020-04-28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散步》说课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情词真切的散文,文章表现的是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但作者并没有把笔墨铺展开来写,只是像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一般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涵丰富的一个镜头——家人散步,表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本文,应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情节,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正处于开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他们极为重要。但是他们又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也比拟淡薄。因此要进行拓展,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再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词语,掌握他们的读音,并学会运用。

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抓住关键语句,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②在阅读中把握关键信息,理解全文的内容。

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品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点

①揣摩精美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六、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主旨,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边听,教师边导入: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

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闲。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设计意图: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气氛,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2、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嫩芽nèn 霎时shà 拆散chāi 熬过áo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 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听完后抢答以下问题:〔屏幕显示〕

A、散步的地点? 〔田野〕

B、散步的人有哪些: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散步的季节呢? 〔初春〕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答复〕〔分歧〕

E、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走小路〕

设计意图:朗读是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品味语言而不是流于形式。在“听〞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道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同学们谁能说说当他们发生分歧的时候,究竟听谁的呢?

“我〞听母亲的;母亲听孙儿的;妻子听“我“的;儿子听“我〞的;一霎时,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一家之主,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那么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爱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这么说?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然后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 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惟恐哪一步有闪失,因为瘦弱的母亲已经不起任何摔碰。含蓄的点明了中年人的责任: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承前启后,责任重大。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局部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答复,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下面我们认真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并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一〕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

界。〕

〔二〕 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以上这些句子不仅形式美观,互相映衬,读起来还有一种音乐美。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对称句。对称是一种形式,句子大体整齐即可;对偶是一种修辞。〕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根底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教育学生

不同的家庭往往也有相同的幸福,因为爱是永恒的,因为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仅在莫

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亲情故事讲出来,要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六〕、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答复,言之有理即可。

2、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小结再次让同学们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七〕、作业布置:真诚行动,建设亲情。

1、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在周记上。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同时让同学在实践中懂得用爱心来营造我们的家园,用责任来回报我们的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