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2020-09-03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脏刚NTERPRISE 财税审计EL口]财税审计 L—J CULTURE 此这些群体通常会按基本税率纳税。但 是政府又很难推断高收入的纳税群体会 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对策 不会大部分按高于基本税率的水平纳 税,要知道多纳税就意味着要牺牲一部 分投资,并且即使高于基本税率水平纳 税了,到底会高于多少。足不足够弥补 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税收缺口。 第二。加大财政开支。并且政策 经常变动不利于国家管理以及社会的稳 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基本需要的资金 也是处于波动之中,所以基本税率也要 相应地每年甚至会不定期调整,以保证 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明显不仅耗资还耗 力.而且会引发社会不满之声,从而甚 至扰乱社会的安定。 第三。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些 高收入群体没有自我保障意识,认为自 己现有资金足够养老,而把资金用于生 产投资之中,这无形给这些群体更多的 闲置资金制造更多的财富,因此会更大 的拉开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个人收入分 配不公的现象。 综上可以看出.其政策还是有相对 大的弊端。因此还是要对高收入群体设 定相对于中低收入纳税群体较高的基本 个税税率,尽可能弥补中低收人群体的 个税缺口。从而尽可能降低财政收入的 风险。这也更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合 理分配社会资源。但这必然使得高收入 群体尽力掩盖自己的部分收入,从而挤 进中低收入群体。来获得低基本税率的 优惠政策。因此如何设定两个收入层次 群体的基本个税税率需要专业人士更加 深入的探讨研究,最后得出相对合理, 能分别被两个群体所接受的基本税率, 接着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流程。完成准备 工作后再投入实践中进行实施,将风险 降到最低,将好处最大地发挥出来,再 在实践中不断修订改善,使得该项政策 一直合理运行下去。髓 (作者单住: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 理学院) 86 M3 ̄C. I 2o11.03 文,陈雪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过 程中,会计信息作为主要的经济信息, 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等各方面 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真 实、可靠的数据,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会计信息的 真实、可靠程度,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 和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一旦失真将 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会计信息失真,从广义上讲,是 指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地反映会计 对象。也就是说,会计信息丧失了真实 性,信息的记录、处理、输出歪曲了会 计活动发生的事实,会计信息出现不合 法、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完整的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之所以会失真。有以下五 个方面的原因。 一、会计自身特性和会计政策,导 致会计信息失真。先从会计的自身特性 来看,首先会计信息是以货币计量的经 济信息,是通过对系列的数据加工处理 后所形成的,其中除少数如现金、银行 存款可以精确计量外,大多数要运用统 计、判断、假定的方法进行计量,在此 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会计 信息失真。其次,会计是借助于货币形 式的价格反映价值,而在商品经济条件 下,即使价格准确,价格与价值相背的 规律总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无法避免的 事实。再次,会计信息是通过一定的会 计方法加工处理而成的,由于会计方法 具有可选择性,致使选用的会计方法不 同,就会得出不同的信息资料。第四, 在会计要素的计量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人 为的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它们的选择 虽有一定的原则可循。但仍带有不同程 度的主观随意性,无法消除分配本身带 来的误差。 再从会计政策方面看,会计政策是 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的总称。是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依据和内在标 准,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根本影 响。具体分析有以下两点:第一。会计 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会计信息产生偏差,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我国市场经 济刚刚起步,处于不断发展变化阶段, 这时期在会计政策方面的不健全、不规 范、政策制定的滞后。已制定的会计政 策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需要。都成 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制约因素。第 二。会计政策的弹性也制约了会计信息 的真实。比如在会计计量方面的区间规 定上,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帐 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 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 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 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减值 准备,计提标准由企业自己决定。每个 单位所用比例不尽相同,因此,单位问 可比度就下降,也导致会计信息丧失了 一定的可比性。 二、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激励 机制不合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我 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企业制 度不够完善,产权关系没有理顺。国有 企业的产权关系大多还是。说不清、道 不明”,主管单位和其他权力机关。都 要对国有企业“指手画脚”。该管的不 管,不该管的又大加干涉。而国有资产 所有权的利益机制却未能健全起来,以 至于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建立合理的企 业监督机制的根本条件不充分。 另外,激励机制也不合理。国有企 业的经营者、厂长经理们的收入,很难 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风险相匹 配,无法体现效率优先。会计人员很容 易受经理控制,制造虚假的会计消息。 总之。在这两种情况下。所有者和 经营者两方面的动力缺乏,企业会计人 员可以和管理者一道,利用内部信息优 势,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操纵,致使 会计信息失真。 三、发票管理漏洞太多,导致会计 信息失真。现在有很多单位利用公款大 吃大喝,游山玩水,滥发奖金实物,购 置移动通讯工具据为己有,可在财税检 查时,看到的账面记录根本不存在吃喝 和购买上述物品的原始发票,而是会议 费发票、办公用品发票,细加深究,这 些所谓的正规发票正是~些单位利用发 票管理上的漏洞,采取开假发票等方式 “变通”而来的,因此导致所反映的会 计消息就是虚假的,掩盖了这些单位违 反财经纪律的事实,也正是因此有假发 票的存在,才能公款吃喝等腐败现象屡 禁不止,单位经费增长过快,反映的会 计信息可信度降低。 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及企业 领导人有意干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会计人员来讲,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 加工过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 此,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的一般 理论方法,而且要求会计人员熟悉理解 会计的法规制度。如果会计人员不具 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 质,其业务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不 高。则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 两种原因,即非故意性行为和故意性行 为。非故意性行为是指由于会计人员本 身业务素质低和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 在会计规范的范围内选用的会计程序和 方法不当,加工出来的信息不能如实、 准确地反映会计对象,从而导致会计信 息失真的行为。故意性行为是指会计人 员为谋求物质利益,利用会计规范给予 企业的灵活,而选择虽不能如实、准确 地反映会计对象,但却有利于实现其目 的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或者,在企 业领导人员的授意强迫下,会计人员违 反会计规范故意做假帐,比如该入账的 不入账。明知是虚假原始单证还入账, 入账的数据多计或少计,帐实不等的现 象。 从企业领导人员来说。领导人员为 谋求个人利益,强迫会计人员在会计工 作中按其私人意志做假帐。在处理原始 数据阶段授意会计人员不按规定填写, 以自身利益为准,捏造会计事实,篡改 会计数据;还有的千方百计在成本上做 文章,该提的不提或少提,该摊的不摊 或少摊等等,领导人员的有意唆使行 为,造成最终会计信息失真。 五、社会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 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点主要实指注册 会计师而言,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 业务起步晚,注册会计师队伍建立时间 短,人员少,整体素质不高,对企业财 务的监督不力,也会导致公布的会计信 息失真。注册会计师按客观标准对企 业会计程序和数据进行正确的鉴定和评 价,并对鉴定的结果如实公开披露,从 而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但是有些 注册会计师为谋求个人利益,与被鉴定 单位是“亲密伙伴”,隐瞒真实的鉴定 结果,不能在最后关卡截住不真实的会 计信息,从而误导投资人的投资,使会 计信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严 重后果,在这种形势下,目前还没有完 善、健全的法律监督机制,更好地约束 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而且社会公众监督 的职能还没有发挥出来。监督机制不够 完善,导致会计信息越过最后关卡,丧 失了其真实性。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真实的会计信息在社会活动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 经营决策,有关部门和投资者的提交计 划都与之息息相关。会计信息失真,会 造成多方利益受损,因此应采取有效措 施,尽快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维护各方 利益。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主要有 以下途径可以把握。 ~、从法律的角度综合治理。建立 健全法律、法规和完善监督体系,是制 止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我 国虽已颁布实施了《会计法》,但因配 套的《会计法实施细则》等相关的财会 法规没有制定,没有以法律形式落实到 各责任单位,没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 环境。现有的《会计法》对会计人员、 单位领导人和其他人员造成会计信息失 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处分做了明 确规定,但没有对造成责任后果的责任 人界限和情形加以详细划分,只能依据 其他的法律、规范进行处理。因此,应 财黼计 MODE R N 尽快制定会计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实 施细则,使之有一个明确的、具体化的 制裁依据,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制定 出法律规范后,应与完善的社会法律监 督机制相配套,因此要加快注册会计师 事业的发展,尽快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 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机制,促进其尽职 尽责监督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正确认识会计自身特性,进一 步完善会计政策。首先要正确认识会计 自身特性是一种客观因素,所以会计提 供的信息必然存在合理的偏差,而我们 又不能对这个偏差造成的会计信息不真 实忽略不计,因此要力争信息偏差降到 最小。消除会计信息失真,这就要求会 计人员具备较高业务水平,在进行估计 判断时,力求估计数据不要偏离其真实 价值太远,或选择会计方法是尽一切可 能使各会计主体采用相差不多的方法。 避免偏差太大。同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也要正确理解这些偏差。正确分析。做 出决策。其次,在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完 善会计政策;在会计政策弹性方面尽量 缩小弹性范围,以允许会计方法多样性 前提下,把某~使用面较广的方法定为 基本方法,其余为辅助方法,并对辅助 方法作行业上的规定。这样就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消除政策弹性造成的会计信息 失真的问题。 三、从加强发票管理着手治理会计 信息失真。强化发票管理,卡死会计信 息失真的源泉一假发票,具体来说。一 是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 管理办法》,强化税务机关的发票管理 职能,规范发票管理程序,加大对发票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力宣传《发票 管理办法》,提高单位和个人的发票管 理意识;二是由财政部门制定措施。规 定除税务机关统一印制或监制的发票和 财政部门监制的票据可作报销支出依据 外。非正规发票不能做报销依据,以堵 塞报销漏洞;三是强化舆论监督,依法 严肃处理违反《发票管理办法》行为, 以警效尤;四是严格监督检查,经常深 入单位检查发票使用情况.强化稽核, 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以强化单位领导和 责任人的发票管理意识;以上措施经过 各方面努力,一定会使发票管理走上法 MEC I 2011 03 87 MODERNENTERPRISE LⅡl财税审计 财税审计CULTURE L一一J 制化、正规化轨道,消除虚假发票的存 在。还会计信息本来的面目。 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 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揽业”行为分析 基于审计供给与需求的分析 强企业领导法制教育,制止作假行为。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经常要对业务进 行判断、估计,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丰富 的业务经验和对专业运用的熟练程度。 会计人员是保证舆论信息真实的重要因 素。因此,首先在企业内部对会计人员 的专业技术严格把关,加强会计人员的 在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会计规范中 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确保会计人员在 业务操作阶段不出现信息失真。企业领 导人员对会计工作的干预行为,应教育 和严惩双管齐下,加强会计法律、规范 的宣传工作,对领导人员进行学法、懂 法、守法教育,强化单位领导的法制观 念。明确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 担的法律责任。 五、完善监督机制,确保会计信息 真实可靠。在这方面,应做好两点。首 先。作为社会监督力量的注册会计师, 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其次,注册会计 师行为又受法律约束,接受社会公众监 督,作为社会监督机构主体的注册会计 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 质。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验 证的同时,做出公正的验证报告。在执 行业务时,依法行事,对会计信息失真 的责任者干预公开披露,并对其鉴定结 果负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具备监督者 和被监督者双重身份。在监督企业行为 时他本身也受法律和社会监督。因此, 对不负责任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 师要制定具体处罚措施,同时,通过社 会公众监督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由 此,在最后的“监督岗”保证向信息使 用者输送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数据, 确保其做出正确决策。 总而言之,必须采取各种力所能及 的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 时、可靠。这样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 利用所得到会计信息,正确做出决策做 出合理保障,最终为生产经营的长期发 展,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做出应有的贡 献。曩 (作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财政 局) 88 MEC l 2011 03 文,吴莲莲 在我国, “低价揽业”也同样被 监管层视为一种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 “低价揽业”是会计师事务所低价竞争 的典型手段,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客户 的首期审计业务中给予客户折扣优惠, 使得初始审计费低于审计成本。 “低价揽业”行为存在与否 的文献回顾 在“低价揽业”行为是否存在这 一问题上,国外不同学者进行了研究, 形成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低价揽业”行为并不存在。SimuniC (1980)利用审计收费模型间接测试了 “低价揽业”的存在性。他发现注册会 计师的任期变量并不十分显著,即无法 证明“低价揽业”行为存在。Palm rose (1 986)直接测试在签订初次审计合约 时是否存在价格折扣,测试结果不显著 支持“低价揽业”的存在。我国学者刘 斌等(2003);王善平(2004)研究了 A股市场的审计定价情况,得出的结论是 会计师事务所的任期与审计定价无关, 即客户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当年并没有 出现“低价揽业”现象。 另一些学者的研究支持了“低价揽 业”行为的存在。DeAngelo(1981) 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得与客户的 签约权,会以低于当前审计成本的审计 收费与客户签约,最终导致了首次聘约 中定价的折扣现象。Sjmor}和FranClS (1988);JU rpen【1988)发现,直 至签约后第三年,事务所的削价竞争 仍然存在,初次签约折扣高达24%,随 后年份折扣仍有15%。我国学者王振林 (2002)利用证监会调查问卷所得到的 内部数据,研究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 定价策略,认为在事务所变更当年,审 计定价显著低于平均水平,说明事务所 可能从事了“低价揽业”行为。 有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审 计市场是否存在“低价揽业”行为的研 究结论并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与选 取的样本、变量与研究方法等有关,但 是在我国特有的审计市场制度下,加 上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法律规范 不完善,注册会计师自律意识淡薄的环 境下,不能排除在审计市场上确实存在 “低价揽业”行为。 基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对 “低价揽业”行为的分析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 委托代理关系,并形成事实上的信息不 对称,代理人掌握着绝对的信息优势。 而委托人由于无法直接获取与其投资活 动及识别判断代理人契约活动的直接信 息,客观上要求一个独立第三方来对代 理人进行监督控制。有此产生了审计, 也就有了审计的供给方与需求方。 一、审计需求方。审计需求者是指 需要利用审计结果判断经营者受托责任 履行情况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上讲,审 计需求者委托注册会计师对经理人的经 营情况进行审计,在形式上股东投票决 定会计师的聘请;而在实际操作上,注 册会计师是由管理层事先推荐,具体化 为公司的经理人即管理层在委托、雇佣 注册会计师,故而决策权实际上为管理 层掌握。管理层最终决定着注册会计师 的聘请、聘请费用的多少以及审计费用 的支付。审计作为评价管理层经营能力 的凭证.如果隐瞒信息能给经理人带来 更大利益,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经理 人不会聘请审计质量高且收费高的事务 所。只要事务所提供低价的审计服务, 出具“经理人满意”的审计意见,则管 理层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就会转向低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