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边坡防护处治方案分析
一、路堑边坡滑塌、碎落的原因分析
1.山体自身稳定性较差,岩层破碎风化
路位于既有地质滑坡体上方,自身稳定性较差,施工干扰造后形成临空面,山体沿既有滑动面产生滑移
2.原设计选线及边坡防护设计存在先天不足,地质勘察不详细主要原因是设计深度不足,地质勘察不全面,多数位置钻孔数量不足,代表性不足,无法准确反映路线范围内地质状况
3.施工单位经验不足,施工组织不得力,工序跟进不及时 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时,对地方人文水土方面调查不足,边坡开挖完成后,防护不及时;路堑开挖前未及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雨水渗入加速了边坡的滑塌 二、处置方案比选
方案一:针对“山体自身稳定性较差,岩层破碎风化”边坡处理方案
边坡处置原则:
项目 处治原则 适用条件 优点 不足 拟定 专家意见 削头、强腰、固脚 岩体本身需有一定的自稳能力,完整性较好 岩体自稳能力差,外力干扰下易产生滑动 可操作性强,占地及费用可控 施工工艺要求较高,管控难度较大 占地较大,产生大量弃方,协调难度大 一次根治、卸载为主、支挡为辅、动态施工、动态设计 一次根治,效果明显
1、小型边坡垮塌加固处理
垮塌原因:受雨水冲刷,且多数滑塌部位处于土石交界面,原设计防护高度不足 • (1) 挡土墙防护
1)原有挡墙路段:视边坡垮塌规模,清除塌方体后,采用浆砌片石进行填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坡体表面松散体全部挖除,同时展开一级挡墙施工,挡墙基础须坐落于稳定岩层;为保证边坡稳定,现场施工过程中将挡墙断面适当加大,并在一级挡墙顶部设置大平台
2)缺失挡墙路段:刷坡减重,增设挡土墙。 • (2) 护面墙防护
• (3)人字形骨架护坡
• (4)菱形骨架护坡
• (5)窗式护面墙
2、路堑高边坡段落处理
本项目各别石质挖方路段,山体自身稳定性较差,岩层破碎风化,有崩塌碎落发生,不利于行车安全,需要增设支护防护。 处理措施:
• (1)主动防护网: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为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
• (2)被动防护网:是由钢丝绳网、环形网、固定系统(锚杆、拉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
• (3)拱形骨架防护
• (4)锚杆框架梁护坡
1)适用范围:土质路基 、风化严重、岩层破碎、易滑山体。 锚杆框架梁设计图
• (5)锚索框架梁
锚索框架梁一般适用于岩层破碎及易滑山体地段,钻孔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钻进情况分析岩层地质,判断锚固段岩层完整性,并及时调整钻孔方案
方案一:边坡处置预算分析
1 2 3 4 5 6 分项 挡土墙 主动防护网 被动防护网 锚杆框架梁护坡 护面墙防护 增设多级边坡、增设护坡道、碎落台
1500万元 造价
方案二:针对“原设计选线及边坡防护设计存在先天不足”边坡处理方案
S229“盘龙道路段”原设计方案考虑到造价问题,采用克服较大高差的展线路堑方案,该方案对对原地貌破坏较为严重,且改变了既有排水和地面道路通行型式,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偏低。
据调查本项目局部路段目前仍然存在防护缺失的问题,如土质边坡长期受降雨融雪侵蚀失稳滑塌,石质边坡一次设计边坡较陡,荷载过大,缺失碎落台,有崩塌碎落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该道路局部展现路段做桥隧方案比选: 段落1:
绝对高差266m,直线长度800m,取直做隧道方案不成立,隧道纵坡要求不高于3%
所以本段沿用老路线位本段落只能对老路边坡原有防护进行改造加固或增设。
段落2:
路堑与隧道对比
项目 路堑工程 长度 工程造价 占地面积 结构稳定 环境保护 施工难度 较低 偏高 较大 小 一般 稳定 偏低 较好 较低 较高 隧道工程 6.3km 综合考虑以上各项因素,本次方案沿用选择路堑型式,主要考虑工程造价及后续运营成本。 估本方案推荐补充路基防护的方案。 三、建议:业主方应尽快组织勘察及测量单位进场进行勘测,以便后续向设计提供地质勘探和测量地形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