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武当武术文化内涵初探

2024-03-23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武当・总278期  把握和整体认识。为此,笔者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 涵。流的态度与方法,对武当武术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 步梳理考察。 一(二)道学对武当武术的衍生进化奠定基石 武当武术具有养生、健体、防身的特殊功能。武 孰多?”的问题时,老子主张生命重于名利,认为只有 、古老的宗教文化是武当武术文化产生的原 当道学养生发端于老子,面对“名与身孰亲?身与货 始趋动力 (一)原始宗教印迹。图腾祭祀,是原始宗教活动 重视生命的人才会爱惜自己也爱惜别人。据此,《老 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原始形态之一。在原始 子・十三章》说:“爱以身托天下,若可托天下”,倡导 宗教祭祀仪式上的图腾舞武,是武术中套路形式的 养生是人的事业的基础。老子养生思想对道教乃至 起源。在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中,原始宗教文化的 武当武术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道教奉《老子》为第 痕迹,至今仍依稀可见。 经,以道家学术为本,兼融阴阳、墨、儒、法等诸家理 一经典,武当道也不例外。武当武术究其根本来说, 1、“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哲学命 (二)道教的直接影响。道教是以《道德经》为圣 其主要原理直接或间接与《老子》思想有关。 论作为教理教义的中国本土宗教。作为道教教理核 题。《老子・二十五章》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心的“道”和“神仙修炼“的方法,都直接影响着武当 道法自然”。主张以道为本,崇尚自然。武当拳功认 武术的发展,并在太极、形意、八卦等内家拳种和武 为,效法自然与否,是区别自己与其它拳派的本质特 术养生方法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而作为道教之本的 征之一。效法自然,作为构建武当拳功理论和技术体 道家思想,在武当武术中的内涵则更为丰富,武当武 系的根基,突出表现在武当武术对大自然的摹仿上, 术亦即以武演道。 武当拳功的每一进程,都与摹仿生物和非生物的结 武当武术中的宗教文化内涵,在武当武术的形 构、形态、性情、能力息息相关。从武当武术的“导引 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影响的力量,而武当武术 术——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内功图 中众多宗教文化的融汇,也是武当武术的一大特点。 主流影响 说——太极拳”的整个成长历程来看,对自然界各种 法自然”是道学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老庄的以静养 二、道家的基本理论对武当武术文化内涵产生 生命现象特征的摹仿是发挥其健身效能的奥秘。“道 (一)老庄思想对武当武术文化影响的综合认识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武当武术思想中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大方面。 生,到江陵张家山汉墓《引书》、长沙马王堆汉墓《导 引图》,乃至魏晋华佗的“五禽戏”,中国古人一直以 这种方式摹仿自然世界以求不老之术。武当拳功许 1、在认识论方面。武当武术汲取并衍生于道家 多招式均以动物名称命名,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相 关于宇宙起源的“道论”、“气论”和“天人合一”论,用 传张三丰从鹊蛇相斗,而蛇最终获胜中悟出深刻的 以解释武当武术运动的本质。如作为武当武术民间 哲理,并以此创造出武当内家拳,体现了“道法自然” 化分支的太极拳,在其《太极拳经》中说:“太极者,无 的本质。武当武术在形成过程中,侧重于以形象思维 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这种无极而太极的观 去认识世界,其导引养生、感知悟道、武术技击的思 点,便来自道家。另外,武当武术中关于“气”的理论 维过程,大量采用了对自然生物的摹仿,经过感悟提 以及武当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其 炼、修炼、再感悟、再修炼的螺旋上升的认知方式,以 思想根源,无不出自道家思想。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等道家思想来 作为武术技击理论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内家拳,如武 求“知行合一”、“天人合一”,从而实现人体的思想和 武当拳功十分强调“道法自然”式修炼内丹。在 内丹学说产生之前,外丹家们认为,提取自然界被认 2、在方法论方面。武当武术汲取了“物极必反”、 躯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 当三大民间化主流拳种——太极、形意、八卦等武当 为生命“长久”的物质的精华,服用之后便可长生不 内家拳,其技击理论的指导思想,主要来自于道家思 老,譬如把金、铅、汞、玉、云母、松脂炼成丹药服用, 想。道家的诸多思想内容,在被众多的武当派拳种的 然而这种外丹成仙术最终还是走上了穷途末路。长 汲取中,逐渐成为了武当武术中的一种独特文化内 期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导引食气的功效以及房中术 40武当・2013.10 Wudang Magazine武当论谭 的失败,又让他们认识到人体的既有之物才是使人 为“弱柔”之道,是生命成长的必经之途,这是天之 长存于世的最自然、也最需要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 道;“弱”在另一方面是寡欲少予。《老子・十九章》日: “返璞归真”。于是内丹成仙说以人体“精、气、神”为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对于养生来说,弱以养生的 药物,重元气、元神、真意在炼丹中的主宰作用,通过 根本就是恬淡寡欲,不为物扰,亦不自扰。老子根据 对精气神的修炼,达到与宇宙(太极)一样的阴阳平 生活中的经验,认为襁褓中的小男孩虽混沌无知,看 衡、五行和谐的境界。内丹学说把人体看成一小天 似弱柔,但元气淳和,精气充足,与天地为一,是最不 地——太极,即人体也要象天法地,以五脏为五行, 易伤生的。因此,人要长生避害,就应无欲无知,最好 三宫为三光,分内气为阴阳,视人的生命为一个动态 回归到“婴儿”的状态。若非寡知无欲,偏偏要纵欲逞 的、不断流转的有机体系。只有培护好人体自身的精 强,就会早衰,乃至死亡。《老子-十二章》把这种思想 气神,让它像道一样自然地周而复始,在人体内不停 作了进一步阐释,认为对社会上的五音、五味、五色 地流动而永不外泄,生命才会无限延伸,永无尽头。 等各种物质的欲望都会有损于健康。老子的“少予” 武当武术“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功机制,强 调在练功或技击过程中修炼丹田之气,正是“道法自 然”式的内丹修炼。 哲学命题。老子“无为”思想的一个境界是“主静”。 即为“啬”。“啬”,即吝啬自身固有的气血和精气,尽 量减少消耗。老子把“啬”当做“治人”、“事天”的重要 原则。所谓“早服”,即从事“道”的修炼,这就要求收 的功力,如此就会道术高深,无所不能,无所不克。据 2、“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思想的又一个重要 敛于内而不断修炼道术,以获得旺盛的精力和扎实 《老子・十六章》曰:“致虚极,守静笃”。静是为了保 此治国,则国运长久;据此养身,则长生不衰。“处柔” 养人体生生不息的柔和之气,使人心境平和,内外 思想在武当武术中也有完整体现。武当武术在技击 协调平衡,不受外部环境干扰,以收延年益寿的功 上讲究弱柔,不以气力胜人,利用动作的轻松和谐而 效。武当武术极重净化精神,练功时首先要净化心 灵、排除杂念、超脱世俗纷争,这叫收心,或叫人静。 自然天成,这样气力就会用之不尽,连绵不绝。《太极 武事解》说:“太极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非有心 只有做到收心、入静,才能在练功中精神贯注,意念 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显然,采取柔弱是为了以 集中,从而支配肢体和改变气质,充实心府,达到操 柔克刚,即所谓“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有柔力无 行端庄,增强体质的效果。“静”在武当武术搏击中 边”。柔又指运动绵绵不断,游刃有余,起和缓冲击, 表现为“以静待动,后发制人”。这里所说的“静”,一 化解力量的作用;还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方面是指内心的沉着冷静,以便细心观察对手的行 武当武术以弱胜强的打斗方式无处不在。《武当拳法 动,相机而动;另一方面指自己的外观形态与对手 秘诀・练手之法》说:“以柔克刚,以迟克疾,以静待 保持相对静止,便于积蓄充沛的体力,以逸待劳。所 动,以曲取直。”武当拳功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对抗中 谓“以静制动”,是指双方在交手之时,对于一方发 的刚柔、强弱、动静,主张“四两拨千斤”的巧斗劲。武 起的攻击动作,或对于一方为了迷惑他方而采取的 乱,以静待敌自乱,趁机击其弱点。此举虽属后发, 却能出奇制胜。 当拳理和拳技中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慢制动、 技击的理论和实践,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武术文化的 重大贡献。武当内家拳的“贵化不贵抗”、“尚走不尚 无关紧要的步法移动和一切虚假动作,要不慌不 以小胜大的运动方式,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东西方 3、老子“无为”思想的另一境界是守“弱”。“弱” 顶”、“崇下尚退”等原则,是道家尚柔处弱思想的集 一方面表示柔弱。《老子・四十章》日:“弱者道之用”。 中体现。武当武术推崇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优良品 《老子・七十三章》认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 质,亦是道家“无为”、“不为天下先”思想的实践。总 活”。弱则活,强则死,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若 之,遵循“无为而无不为”的宗旨,强调武术修炼须 有意造成事物的强大,就违反了道的原则,就会促使 “欲小成者武事、欲大成者化功”,摆脱以前武术招式 它早日结束生命。《老子・八章》日:“上善若水,水善 的束缚,感悟武术的本质,保持海纳百川、无所畏惧、 利万物而不争”。由于水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至柔至刚的精神境界,都是武当武术的终极追求。 ( 老子・六十六章 )。老子根据他对人生的体验,认 (责任编辑乔汉) 武当・2013.10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