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2020-08-11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近年来,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地下水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预防问题,提出了地下水环境控制的几点措施,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地下水修复的主要應用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标签:地下水;污染场地;控制;修复

1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控制与修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地下水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地下水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首先,城市主要污染垃圾过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的废弃垃圾和污染源也越来越多,表现特别明显的是:工业垃圾和家庭垃圾的与日俱增。每户平均的日垃圾产量基数呈现出不断增加趋势,使得我们的总数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我们树立起减少垃圾污染的意识,学会多次利用物品,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其次,可溶性污染物较多,尤其是化工类企业,每天会产生许多污染性极强的化学药物,大多都是可溶性的污染物,很容易与周围物体进行溶解,从而不断扩大污染范围,加剧污染程度,这要求化工类企业在进行垃圾处理时,就要对其合理分类,多次利用可循环使用的物品,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最后,非混合物污染物存在于城市的多个角落,而且大多呈现的是液态状态,溶于水中会导致水中大量微生物死亡,这些微生物死亡后的尸体大多溶解到水中,会严重污染水资源。

3 地下水污染的预防

3.1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规划

地下水污染防止规划有多种方案,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防护、地下水系统完整性防护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合理安排。规划过程中,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区域规划、经济与地理情况、土地使用情况、地质人文条件,以及水资源的开发与分析;防治规划对象为地下水污染在受到污染时表现出的脆弱性,根据土地利用情况以及污染源分布,核定地下水可承受的污染风险度;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等级与分带,对污染的危害性予以确定。一般分为三带,一是敏感带、二是缓冲带、三是一般带。

3.2 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

具体而言,将地下水动态资料同地下水水质对比,采取可行方式。通过相关理论研究,采用随机模型,针对地下水水质,开展预警工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管理过程中,可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置予以安排。

4 地下水环境控制的几点措施分析

4.1 完善对地下水环境的监测

需要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环境监测制度,对地下水进行严密的监测,对于地下水监测中监测点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要点:以工厂的厂区作为监测的重点,兼顾厂区的外围。对于厂区内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各类设施都需要设置监测点,特别是那些有毒原料的储罐、污水储存池等地方;以地下水的下游作为地下水污染监测的重点,兼顾地下水上游的监测;对于地下水的监测需要设置分层监测,对于那些容易受到污染的地方和饮用水的水源地要进行重点的监测;在就是对于地下水的监测每年要进行至少两次,分别需要安排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时期进行。

4.2 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

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虽然说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发展过程中各种废料的排放对于地下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4.3 污染物的清除

对与在地表泄露的污染物可以采取比较简单的方法就能去除,可以将污染的地面直接挖去。对于那些已经融入到地下水之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才是比较复杂的。一般来说对于这些溶于地下水的污染物我们可以通过抽水的方式将被污染的地下水抽出进行相应的处理。

5 地下水修复的主要应用分析

5.1 生物填料技术

生物调料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技术,这类技术的重点是驯化生物填料陶粒层的制作。在制作完成这一生物填料陶粒层之后就可以将地下水抽取到地表,然后用这些陶粒层进行吸附,在陶粒层吸附处理完成之后再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保证地下水之中的石油类的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能够降低到零点二毫克每升以下。

5.2 进行技术改造,运用新技术

这类新技术主要采用的材料有释碳剂、微量元素、粗砂、水以及水泥等多种

材料构成。释碳剂主要是的主要作用是能够通过与微生物之间发生的反应来提供碳源。各种微量元素是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控制与修复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控制与修复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王敏.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J].价值工程,2016(10):60-62.

[2] 赵勇胜.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1):115-116.

[3] 赵勇胜.地下水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修复技术筛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09):88-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