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家》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户贫困人家面对物质生活贫困的态度和所采取的做法,表现了他们虽生活贫困,但却不潦倒的精神世界。 设计理念
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这一家人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的原因;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在品读关键词句、还原生活场景、联系自身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本去发现这一贫困人家与别的贫困人家的不同之处。 2理解“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激疑
指名读文题。什么是“贫困”,什么样的人家是“贫困人家”?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描写这一家贫困的语句。 三、再读课文,质疑“贫困”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画的能说明这一家人贫困的语句。 预设:
(1)男主人病逝; (2)欠很多债;
(3)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其中一个还有残疾; (4)家里许多用品是别人送来的旧的; (5)调味品只有油和盐; (6)拖鞋是用旧鞋底做的。
3.虽然这么多内容可以说明这家“贫困”,但通过读书总感觉他们家与众不同,似乎“并不贫困”,为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4.学生品读关键词句。
“窗明几净”“笑容„„明朗”“精打细算”“自己做的” 5.再读这些词句,体会与刚才读这些词句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四、前后对比,感悟“贫困”
1.用课文中的词句说一说这一家是“贫困”的。 2.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这一家“并不贫困”。 预设:
(1)这一家人会“精打细算”; (2)这一家人会“自己动手做”; (3)这一家人有“笑容„„明朗”; (4)这一家人“日子穷”但过得“不苦”。 3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贫困?
五、感悟明理
1在感悟的基础上,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深化对“贫困人家”的理解。
2指名读、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六、落实本课识字任务 1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认读。 七、拓展阅读,走进生活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两个瓶子》,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贫困人家,他们都是怎样做的?我们今后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略读课文的“略”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度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可见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都是阅读的基本方式,只是侧重点不同。那么对略读课文该如何把握,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地位
人教版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教材的编排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点之一。略读课文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其比例越来越大。下面是1至6年级的课文布局
一年级(共59篇) 二年级(共78篇) 三年级(共80篇) 四年级(共80篇) 五年级(共72篇) 六年级(共66篇)
精读课文(篇)
54 66 48 35 28 24
略读课文(篇)
16 29 28 25
选读课文(篇)
5 12 16 16 16 17
从上表难看出,略读课文在整个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略读课文占课文总数的比例分别是:三年级20%,四年级36%,五年级39%,六年级38%。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设对略读课文教学重视程度和要求相应提高,所花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要不断的提高。任何忽略略读教学的行为都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相违背的。同时,如何对精读课文教得更“精”,略读课文教得更“简”,选读课文教得更“活”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的一次重大挑战。教师的教学要区分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目标,必须保证“两个要求三个目的。”“两个要求”指的是:一在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训练的重点;二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重点考察把握文章大意,评价浏览,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三个目
的”包括:目的之一,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是一种与精读有较大差异的阅读方式方法,即“粗知大意”的阅读,粗知大意并不是降低阅读要求。要求阅读的速度更快,阅读效率更高,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有针对性,与生活中的阅读联系点的更紧密。略读能力的形成与精读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个人的潜心努力和长期的实践磨炼。目的之二,是在训练学生略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阅读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品质。要求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摸索符合个性的读书方法。目的之三,是帮助我们确定精读课文的训练重点。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有两大作用:一是帮助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二是通过它倒上去推测出精读课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更超一致,联系更加紧密。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怨言不少。如不少老师怨新教材课文太多,任务太重上不完。老师们都明白精读课文就相当于老教材的讲读课文或称重点课文,上好这类课文心中有把握,问题不大。选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的独立阅读课文,反正不列入测评范围,教师顾虑不大。略读课文相当于哪类课文找不到相应的参照依据,篇幅那么长,篇目那么多,怎么办?由于认识纷呈,于是出现多种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突出的主要有两种:一是略读课文“精读”化。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视同仁,面面俱到。这必然加大教学任务,临近期末测试连课文还没有上完,所以也就产生上面提到的怨言多了。二是略读课文“选读”化。有部分老师认为略读课文不是测评的主要内容。试卷中就是有也是“蜻蜓点水”,干脆放弃,图个清闲。高兴时让学生自己读读,有些甚至连读都没读。两种不同的教学态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略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培养。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学生略读方法和能力和残缺,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教材说明中指出:“对于略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阅读独立能力。”为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一)、整体观照,把握主线
恰当地选择略读课文的教学路径,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在观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的前提下,着重思考如何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并深化学生对单元人文主题内涵的体悟。教师须将单元主题与阅读方法视为“线”,将略读课文视为“点”,统筹规划单元教学时,拧“点”成“线”形成整体,进入具体教学操作时,化“线”为点,步步落实。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是一组介绍“革命伟人毛泽东”的文章。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理解其人格需要有相当的知识背景,但这又是小学生所欠缺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将两篇略读课文与两篇精读课文统整为一个整体,以“我眼中的毛泽东”为探究专题,使学生的目光聚焦到对毛泽东的人格与精神的认知上,使略读课文作为“点”串在单元教学的主线上,与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在不断扩大学生知识背景的前提下,深化对毛泽东的认识,产生整体教学效果。教学精读课文《长征》《开国大典》,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习得课文的阅读方法,通过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人物形象。教学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根据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自主解决“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体会毛主席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其后的略读课文《毛主席在花山》的教学,教师可以放得更宽,先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与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眼中的毛主席,再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并与同学交流,最后从“我眼中的毛泽东”为题写一篇探究性学习的小文章。这样不仅完成了对本课的自主阅读,又将单元组内的精读、略读课文的主题教学统为一个整体加以深化,在完成了对主题的探究的同时,实现了阅读方法与一文精神的同构共生。
(二)、精略相随,略中有精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追求应是——略中有精,略其所略,精其所精。行走在“略”与“精”之间,教师指导所花的时间要“略”,文本的重点
处学生的读悟须求“精”,这就形成了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略读策略。因此,老师需要反复斟酌,准确寻找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珍珠鸟》中的点睛之笔“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率章显志,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芒,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是这节课的重难占。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再找到作者细心照料、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反复诵读,讨论交流,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整堂课,老师抓住了这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也就明白了只有爱护动物,人与动物之间才能和谐相处,这就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重点感悟求“精”。
(三)、设计“菜单”预留自学空间
“学习菜单”是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呈现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它既是学生独立读书、思考和练习的选项,也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评价的内容和依据。“学习菜单”要遵循一定的要则,才能为学生的独立阅读预留下足够的空间。①学习内容须与学习时间相匹配。略读课文一般只安排一课时,所写到的教学内容或学习任务必须让贤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②学习要点要高度集中,要紧扣重点设置。③下达的任务难易适度,要让学生经过读书、思考就能独立完成的。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时,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1、 导人新课,初读课文。
① 学生自主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生词。 ② 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 反馈交流。
2、 出示学习菜单,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
①课文有好几处描写作者的母亲的容颜神情,划出相关的句子。 ②自由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并把读懂的内容用一个词语概括。
③想一想,哪句话或句中的哪个词感动了你,请把它圈画出来,读读并写写批注,再把体会到的感情试着用朗读表达出来。
3、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展开想象,写一写,母爱是——————————————————————————
这个教学设计将散于文本各处的句子集成“语块”,借“语”聚焦母亲这一形象,将品读体味的重锤敲击在描写外貌、动作、神情等的重点词句上,学生的心灵在自读自悟中触摸到了语言文字后面所隐藏着的作者的情感与意绪。在反复叩问关键词语、不断回想句中情意的过程,学生被文得意,平凡的母亲、深沉的母爱如潺潺的生命之泉,渗透到他们的心灵深入,浇开学生心中那一朵浸润着母爱的芬芳鲜花。
此外,菜单可以适当安排弹性的选项,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可支配的时间内自由选择,诸如“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试着……”,“如果有条件,可以……”。随着年级的增长,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也可逐步引导学生自订“学习菜单”,让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
(四)、发挥个性,放手阅读
略读课文的要求通常较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所以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搭设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除了课堂上积极进行略读教学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阅读实践,利用更多活泼有效的方式进行略读教学。如:班级读书会,主题阅读活动,读书交流会,写读书笔记等。通过这些方式,把学生从过多的细枝末节的品悟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加自主,更具个性的阅读实践。
如果说精读课文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粗线勾勒的山水画,无论哪幅画,都“画画精彩”。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教师就能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略读课文应该怎么教学
一直以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略读课文是教学研究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现实中,教师对待略读课文的态度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种是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
文完全等同起来;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自行解决了事。久而久之,完全等同起来的,教师总觉得教学任务太重;完全放手的,学生认为略读课文就相当于看篇课外休闲文章了。那么如何更好地把握略读课文的讲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我认为雷老师这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节课我反复看了几遍,还结合她的教学设计和说课材料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借网络教研这块平台谈谈我的看法:
一、导入时,雷老师打破教学常规,采用从故事结果入手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晏子使楚》是一个历史故事,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雷老师在预习基础上直接从故事结果入手,这种方式相当于作文中的“倒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中,先重点引领,学习阅读方法,再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雷老师在教学中,抓住三次交锋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先重点引领,以读为主线,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后面两个自然段,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从学生的活动面、参与面来看,学生有多于三分之一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且也有空间上的保证,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条件。这种教学方式,既给教师减轻了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尾上,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体验语文的丰富多彩,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知识、情感、能力迁移的目的。在课例末尾,雷老师安排了一次小练笔,推荐了一本书,拓展延伸,加强了课内外联系。
通过课例,使我对略读课文的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内容上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上,老师们应学会放手,注重学法的指导,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书过程中,提高能力,实现迁移。从课例的课堂实施和起初的设计上,可以感觉到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有一些出入,不过教案是死的,课堂面对的却是有着独立思想的孩子,有些出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